石家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启动轨道交通二期工程 开发石钢、华药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8月23日消息,搜狐焦点获悉,8月23日上午,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排名前列次会议在市人民会堂隆重开幕。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市长马宇骏作《政府工作报告》。
以下,搜狐焦点摘取报告城建相关内容:
——今年工作回顾
深入开展火车站、北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临时建筑、违章建筑全部拆除,京广东街北地道竣工通车,新增绿地16万平方米。
石煤机、石药中诺中润地块城市更新项目控规动态维护方案已向社会公示,打造宜居社区新样板。
房地产解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63个“办证难”项目全部办理了相关证件。“烂尾楼”整治强力推进,通过公示三批28个项目的解决方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横五纵一环”主街主路景观提升、1123条小街小巷全面整治、民心河综合改造工程、民族路综合型商业步行街改造进展顺利。
三环辅路贯通、建华大街南延工程加快建设,绕城高速以内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工作有序推进,省管高速新增4个端口收费站全面开工建设。
建成公共停车位3.6万个,完成省下达任务的98.3%。
全面开展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城市品位形象的顽瘴痼疾,违法建设乱象得到全面遏制。
省20项民生工程和市10件惠民实事加快实施,64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5987套棚户区改造回迁房全部开工。
主城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汇华学院与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合并转设顺利通过国家评估。
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无极县医院建设加速推进。
——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以正定高新区为依托建设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以鹿泉经开区为依托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以高新区为依托建设升级版的现代生物医药园区,重点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形成领头效应。力争到2025年,打造五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滹沱河城区段布局现代新兴产业和服务功能,建设产城融合、开放包容、低碳绿色的高水平生态经济带,打造引领和支撑省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主城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取消城区西北部水源保护区,打开城区西北发展空间。
在二环内做“减法”,降低住宅和商业开发强度,强化对新建居住项目容积率上限值2.0的刚性管控,进一步疏解人口和低端低效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在二环外做“乘法”,实施组团发展战略,加快鹿泉、藁城、栾城、空港组团扩容提质,强化外围园区、重点城镇的多点支撑,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城市外围延伸,促进人流、物流、车流向外围疏解、扩散。
聘请世界先进规划单位和设计大师,对产业布局、城市风貌和景观、建筑进行高标准、高水平设计,新建一批城市标志性地段,塑造优美天际线、山际线。
加快推进石雄、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推动衡昔高速、石忻高速、清魏高速建设,推进新元高速、石太高速、石黄高速绕城高速以内路段市政化改造,力争启动建设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两年内打通现有断头的规划路。
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城市客厅,新建一批体育场馆、国际酒店、文化中心,打造一批更高水准的特色风情街区、商业街区,建设一批集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果蔬店等为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让“15分钟生活圈”成为现实。
今后城市游园建设的步行路和健身步道,一律采用柔性渗水材料,让广大市民从踩下去的每一脚中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爱。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和公厕提标、小街小巷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市政道路、管网、公园等基础设施,推进城区“中心+四角”5座220KV变电站建设,积极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扩大海绵城市覆盖范围,全面消除城市内涝,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开发石钢、华药、常山纺织等工业遗产,将和平路沿线打造成集文创、旅游、研学、康养于一体的创业园区,形成一条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的特色产业带。
推进裕华路、中山路、体育大街、中华大街、二环路等“四横五纵一环”以及民心河、环城水系景观全方位、高标准提升。
强制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保持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治理高压态势,强力整治各类城市顽疾和不文明行为,让城市更规范、更顺畅、更有秩序。
各县(市、区)每年打造2个特色风貌建筑。深化正定古城保护成果,创建国家5A级景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稳妥推进金融领域风险化解、房地产遗留问题解决、烂尾楼整治等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好,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新改扩建公办园、创建普惠性民办园、创建省市级示范园300所,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78所,二环外新建8所普通高中。
打造京津冀蓝领教育培训基地,引进河北工业大学、东软教育集团等更多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在石家庄建设研究基地和教育基地,争取石家庄学院成功申取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培养支撑产业发展的本地人才。
推动体育场馆扩面提质,争取2—3项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落户我市。
以下为报告详细解读:
【工作回顾之五年】
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保持全省首位,规上工业利润保持全省前列。粮食产量稳定在85亿斤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955元,比2016年增加8303元。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主导产业持续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占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超过60%,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规上工业10个百分点以上。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永久落户,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8.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016年的19.2%提高到2020年的32.9%。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服务业贡献率达到70%以上。
三大攻坚成效显著,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脱贫攻坚胜利收官,平山、行唐、灵寿、赞皇脱贫摘帽,20.7万贫困人口脱贫,历史性消除了特别贫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石钢顺利搬迁,焦化企业全部关停,PM2.5平均浓度由2016年的9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降幅达41%;地表水国考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8.7%提高到42.2%。一批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风险处置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科技要素加速集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7%,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338家,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6年的54%提高到61.7%。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678家,分别是2016年的4.4倍、2.2倍,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更加强劲。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内生动力有效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合作项目825项。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中欧班列实现图定化常态运营,累计开行216列,业务辐射32个国家。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9.9%、10.8%。
城乡建设全面加强,形象品质逐步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三城同创”如期完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正定机场跨入千万级行列,石济客专开通运营,地铁投用里程达到78.2公里,西阜、平赞、南绕城、津石等高速竣工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43公里。实施“内疏外聚”,和平路西延、中华大街南北延、联石丰等城市主干道路建成投用,打通40余条断头路。滹沱河生态修复主体工程全线完工,国际会展中心、城市馆、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建成投用,中央商务区全面开工建设。新建地下综合管廊68公里,改造市政老旧管网1440公里,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省级以上园林县城实现全覆盖,正定古城重现“北方雄镇”历史风貌,打造省级美丽乡村182个,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23个、国家森林乡村17个。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成色更足。更多财力向民生倾斜,财政民生支出四年累计2910.2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63.3万人,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比2016年提高39%和44%。改造老旧小区1201个,完成棚户区安置住房7. 6万余套。创建县级以上普惠幼儿园735所,职教园区建成投用,高校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市中医院、市四院、市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相继投入使用。平安省会建设卓有成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信访稳定、防震减灾、援藏援疆、残疾人、人防、气象、档案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工作回顾之今年】
经济社会加快复苏,运行态势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全市夺取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以实际成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力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向好。
经济运行秩序加快恢复。352个省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699.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2.5%;172个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出资1.2亿元扩内需、促消费,夜经济蓬勃兴起。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整体呈现积极态势。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改善。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个专项行动,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全面推进“上网、减时、便民”,146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138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商事登记实现“一日办”。探索区域综合评估、招投标“双盲”评审等试点改革,公平公正、科学客观、便民高效的发展环境初步形成。
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全面实施“退后十”攻坚行动,关停20万千瓦燃煤机组,涉VOCs企业全部实现“一厂一策”监管,“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暨“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7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7,同比下降25.4%,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倒12,全年“退后十”目标有望实现。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完成市域内白洋淀上游水污染治理任务。
城市形象面貌大幅改善。深入开展火车站、北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临时建筑、违章建筑全部拆除,京广东街北地道竣工通车,新增绿地16万平方米,城市窗口更加靓丽。石煤机、石药中诺中润地块城市更新项目控规动态维护方案已向社会公示,打造宜居社区新样板。房地产解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63个“办证难”项目全部办理了相关证件。“烂尾楼”整治强力推进,通过公示三批28个项目的解决方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横五纵一环”主街主路景观提升、1123条小街小巷全面整治、民心河综合改造工程、民族路综合型商业步行街改造进展顺利。三环辅路贯通、建华大街南延工程加快建设,绕城高速以内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工作有序推进,省管高速新增4个端口收费站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公共停车位3.6万个,完成省下达任务的98.3%。全面开展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城市品位形象的顽瘴痼疾,违法建设乱象得到全面遏制,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省20项民生工程和市10件惠民实事加快实施,64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5987套棚户区改造回迁房全部开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扩面6.39万人,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增加受益人员2.5万名。主城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汇华学院与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合并转设顺利通过国家评估。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第三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无极县医院建设加速推进,创建高水平国医堂50个,各类婴幼儿照护示范机构达到53个。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蓬勃发展,我市体育健儿实现奥运金牌历史性突破。
【工作展望之今后五年奋斗目标】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
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力争进入全国城市前30名。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2%以上,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力争达到4%以上,具有地域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拥河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一主、四辅、一带、多点”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实现5G全域覆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中央商务区、城市客厅基本建成,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标准,城市管理井然有序,建筑风貌精致美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主城区主次干道每平方米尘土残存量控制在5克以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以上、街道(乡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达到100%、每千人拥有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达到4.5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社会组织数等反映城市品质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加快建设国际化省会城市。到2025年底,以企业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区域双语或者多语标识实现全市域覆盖、引进建设30个以上世界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商场、学校等,布局100个以上免税店、进口商品精品店,正定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200万人次,年国(境)外来石人数达到20万人次以上。引进50个以上全球前20强金融机构、全球500强跨国企业设立分支机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经济外向度达25%以上,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国际友好城市增加到18个以上,年度参加或举办国际展会100次以上,培育和引进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开拓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加快建设美丽省会城市。到2025年,大气质量综合指数实现大幅改善,PM2.5浓度稳定在40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65%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万元GDP能耗比2020年降低19%。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98%以上,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占新车上牌量的比重达到20%以上,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超过65%。人口保持长期均衡发展,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到3万人以上,图书馆藏书量达到人均1册以上,律师万人比达到7.5人,全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大幅提升。
【工作展望之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实施八项战略,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探索“企业张榜、全球揭榜”新模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高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强劲动力。
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00家以上,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1100家。
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对重点新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定向跟踪研究,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探索“企业张榜、全球揭榜”新模式,鼓励企业提出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开出技术需求榜单,在全球范围寻找“揭榜英雄”,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在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建立以企业主体、高校院所为主力,专业创新机构、金融机构为依托的市场化运行的创新区,构建起从创意构想、技术研发到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孵化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系统,彻底解决创新资源低效、重复、分散问题,集中打造高水平园区创新支撑区。
推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培养体系,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政策的职业“经纪人”,为科技成果转化牵线搭桥,打破科技成果供需双方转化信息不畅通的“肠梗阻”,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减少成果转化成本、降低创新风险、推动科技要素集聚和科学配置,吸引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落户石家庄。
二、产业蝶变跃升战略
力争到2025年,打造五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实施产业蝶变跃升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核心支撑。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建立完善投入产出评价体系、重点项目保障用地机制和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签约即开办、拿地即开工”的工程化推进模式。按照“县区招商、全市统筹、合理布局、错位发展”的思路,探索实行招商合作新机制,推进县域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实现招商县区与项目落地县区双赢。实施“雁回巢”外流冀商冀企回归工程,对回归企业、本地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新建项目,像引进项目一样给予激励奖励,力促优质项目回流、优势企业回归、优秀人才回乡。
放大“集聚、裂变、叠加”效应,争取神威药业、敬业增材、石药等更多企业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创建高级数字化车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速推动石家庄制造向石家庄智造转变。
以正定高新区为依托建设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以鹿泉经开区为依托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以高新区为依托建设升级版的现代生物医药园区,重点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形成领头效应;强力培育现代食品、商贸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力争到2025年,打造五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切实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三、城市能级提升战略
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战略
实施城市能级提升战略,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重要载体。
实施拥河发展战略,在滹沱河城区段布局现代新兴产业和服务功能,建设产城融合、开放包容、低碳绿色的高水平生态经济带,打造引领和支撑省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主城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取消城区西北部水源保护区,打开城区西北发展空间。在二环内做“减法”,降低住宅和商业开发强度,强化对新建居住项目容积率上限值2.0的刚性管控,进一步疏解人口和低端低效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在二环外做“乘法”,实施组团发展战略,加快鹿泉、藁城、栾城、空港组团扩容提质,强化外围园区、重点城镇的多点支撑,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城市外围延伸,促进人流、物流、车流向外围疏解、扩散。聘请世界先进规划单位和设计大师,对产业布局、城市风貌和景观、建筑进行高标准、高水平设计,新建一批城市标志性地段,塑造优美天际线、山际线。
加快推进石雄、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推动衡昔高速、石忻高速、清魏高速建设,推进新元高速、石太高速、石黄高速绕城高速以内路段市政化改造,力争启动建设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两年内打通现有断头的规划路。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城市客厅,新建一批体育场馆、国际酒店、文化中心,打造一批更高水准的特色风情街区、商业街区,建设一批集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果蔬店等为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让“15分钟生活圈”成为现实。今后城市游园建设的步行路和健身步道,一律采用柔性渗水材料,让广大市民从踩下去的每一脚中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爱。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和公厕提标、小街小巷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市政道路、管网、公园等基础设施,推进城区“中心+四角”5座220KV变电站建设,积极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扩大海绵城市覆盖范围,全面消除城市内涝,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开发石钢、华药、常山纺织等工业遗产,将和平路沿线打造成集文创、旅游、研学、康养于一体的创业园区,形成一条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的特色产业带。
推进裕华路、中山路、体育大街、中华大街、二环路等“四横五纵一环”以及民心河、环城水系景观全方位、高标准提升。强制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保持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治理高压态势,强力整治各类城市顽疾和不文明行为,让城市更规范、更顺畅、更有秩序。
加大公共资源的市场化运作,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打破垄断,逐步开放公用市场,让城市公共资源的开发管理更加体现专业性、公开性和公利性。
四、县域腾飞崛起战略
力争到2025年,实现县域经济总量翻一番
实施县域腾飞崛起战略,夯实区域发展基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现实路径。
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攻方向,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实力雄厚、产业先进的特色园区。建立实施市级领导负责的“特色产业长”制度和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激励制度,全面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力争到2025年,实现县域经济总量翻一番。
对产出效益低、税收贡献少、环境污染重、能源消耗大的低效、低端企业,痛下决心,多措并举推动关停并转,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低效企业转型,腾出空间用于优质项目建设。
全面实施稳企安商工程,建立企业家服务卡制度,主动上门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安心发展、扎根发展。实施“引外进石”工程,制定专门支持政策,引进一批民营经济龙头企业来石投资兴业,让民营企业家在石家庄有地位、有待遇、受尊重。
各县(市、区)每年打造2个特色风貌建筑。完善道路、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深化正定古城保护成果,创建国家5A级景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石家庄种业品牌
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实基础。
强化种业源头科技创新,在优质强筋小麦、粮饲兼用型玉米、奶牛良种等方面培育一批突破性优良品种,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石家庄种业品牌。到2025年,特色优势产业种子繁育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到2025年,全市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60万亩,实现农业节水1.5亿立方米。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粮食产量保持在85亿斤以上。到2025年,累计建成并持续保有高标准农田面积490万亩以上。
六、环境优化提质战略
制定出台青年发展规划,建设青年公寓
实施环境优化提质战略,增强区域竞争潜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探索行政审批承诺补正和容缺受理机制,更大力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功能,推动政府与社会数据互动共享,启动“掌上石家庄”超级应用,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
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全部面向民间资本开放。依法保护诚实守信企业的合法权益,严厉惩处失信违法的不良企业。加快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国企重组整合,组建一批符合我市产业投资和发展方向的大型企业集团 。
严把亩均投资、亩均效益等项目准入关,努力探索“一区多园”组合发展。探索“管委会+公司”模式,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推广“区域综合评估+多评合一”制度,强化统一集中评估评价,区域内项目共享共用。
科学精准依法治污,确保空气质量稳定“退后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推动沙河、磁河等河道综合治理,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永驻石家庄。探索建立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风险管控机制,加强生态环保监管执法。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为碳达峰奠定基础、为碳中和赢得主动。
实施“招才引智”计划,深化“人才绿卡”制度,引导和鼓励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为石家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抓紧制定出台青年发展规划,建设青年公寓,完善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配套供给,对在石家庄就业创业落户的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奖励,让更多的本地年轻人留在石家庄,让更多的外地年轻人落户石家庄。
七、扩大开放发展战略
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快国际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引进来”
实施扩大开放发展战略,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优质资源。
敢闯敢试建设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推动与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融合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支持正定机场扩容升级,完善国际航线网络,打造京津冀区域航空枢纽和物流中心。依托冀中南智能港,高标准规划建设石家庄国际陆港,打造集仓储、物流、加工、进出口贸易、综合服务于一体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京津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推动钢铁、水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走出去”,与目标市场国家开发合作,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加快国际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引进来”,推动企业更高水平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务实交流与合作,每年举办一批国际化经贸合作论坛、人文交流、商务活动,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国际机构来石投资。利用数博会、航博会、正博会、旅发大会等重要展会,提升国际化水平。完善国际化标识系统,推进重点领域公共服务国际化,让石家庄更有“国际范”。
加快发展绿色物流、绿色消费,全市绿色商场达到10家。开展“石家庄购物节”等一批品牌促消费活动,提升地方特色商贸服务标准,打造“吃在石家庄”“玩在石家庄”“美在石家庄”城市新名片。
八、民生优先发展战略
坚持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工程
实施民生优先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奋进力量。
坚持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加快补齐给排水管网、供电、供气、通信、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城乡基础设施短板,稳妥推进金融领域风险化解、房地产遗留问题解决、烂尾楼整治等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好,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全面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到2025年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过50万人。
确保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抓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实。积极推动养老机构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求。继续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较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住房需求。
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市建设,全面做好“双减”工作。新改扩建公办园、创建普惠性民办园、创建省市级示范园300所,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78所,二环外新建8所普通高中。打造京津冀蓝领教育培训基地,引进河北工业大学、东软教育集团等更多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在石家庄建设研究基地和教育基地,争取石家庄学院成功申取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培养支撑产业发展的本地人才。
打造“一月一名剧”“彩色周末”等升级版的系列文化品牌;组织开展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等富有新时代气息的文化活动,打造“Rock Home Town”为独特品牌的现代音乐新时尚。推动体育场馆扩面提质,争取2—3项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落户我市,深入推进冰雪运动普及,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体育强市。
加快建设河北省重症肌无力医院和无极县医院,推进市人民医院与西安交大二附院合作共建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实现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相融合,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2025年,建成一批运营规范的互联网医院,构建起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远程医疗体系。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造科学决策的政府。建立专家咨询、群众参与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新机制,提高政府科学决策质量和水平。建立市民建言制度和市民命名工程,开展常态化市民市长面对面交流,对新颖的、重大的、群众认可度高的建议经评审后,可以市民的姓名或由市民进行命名,增强市民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打造自我革命的政府。全面推行质量三年保修制度,彻底杜绝年年建、年年修、年年不见好的现象。打破官本位思想,保持平民化意识,严禁搞特权行为,形成“不靠关系办事”“没人也能办成事”的社会氛围。推进权力运行过程、结果和信息公开,较大程度减少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以自我革命的成效促进有限、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
打造实干担当的政府。坚持实字为要、干字当先,做到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状态,真正把难办的事情办成、把能办的事情办好、把该办的事情办出彩。全力推进“石家庄在行动”,集中力量打硬仗、打胜仗,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提升政务效率,让办事的人不受冷落,让工作的事项不积压延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勤俭节约过紧日子,驰而不息纠“四风”,自觉净化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坚决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踩“高压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新闻来源:石家庄日报
责任编辑:谢玛娜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