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魔”来袭!你的房子买对了么?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截止2020年2月25日9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达到77779人,死亡2666人。封路、封村、封社区、封门等种种举措之下,13亿人一起“闭关”,共同“战疫”。
“待在家中就是不给社会添麻烦”,是段子,也是事实。蜗居在家中,真正去居住,跟自己的爱人、孩子、父母,长时间、全天候地腻在一起,长时间居家不出的生活,不断强化的“禁足体验”画面,必将影响甚至改变很多人的生活观、居住观和消费观。以至于很多人对于房子有了“多么痛的领悟”,甚至感叹到:房子买错了。。。
那么疫情过后,什么才是“好”房子,什么才是“健康”的房子?为什么买错了?
排名前列点:买错了容积率
以前大家对社区的要求,主要是交通,教育和商业等配套,忽略了低容积率的问题。按照常规标准,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建筑物就会比较密集,居住舒适度也会降低。
低密度社区,居住人口少,没有喧嚣和吵闹,对本来就嘈杂的都市生活而言,这样的社区更让人宁静,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也更好管理。另外,低容积率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率也会更低,更卫生,更安全。
疫情期间,很多人出不去小区,只能在楼下“放个风”,而容积率低的小区,建筑分散,空间开阔,自然更让人心情愉悦,有益健康。
第二点:买错了建筑密度
通常来说,建筑密度越低,小区的公共空间(包括景观绿化、广场、休闲健身区域等)就越大。
当然如果低建筑密度再加上低容积率就更具有优势。这样整个社区不仅居住人口少,而且绿化率也会高,绿化率通常在35%以上;楼间距也会比普通的社区要大很多,通常楼间距60米以上的会更好。“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武汉开窗唱歌也被禁止的现象”。即使在疫情期间小区封闭,在整个小区内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
第三点:买错了户型
最近微博上有个视频很火,疫情期间很多人在家里“套圈”、打乒乓球、甚至跑马拉松。但是很多人发现,自己在买房子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室内空间合理划分的重要性,比如卧室过大,客厅过小,以致于一家人很难在家中开展娱乐活动。同样经过这次疫情,人们开始感受到大户型的好处。可以预见经过这次疫情后改善性的客户将会大幅提升。房间更多,空间功能性也有了更多选择。宽阔的客厅,甚至还能供人刷长跑数据。
这就告诉我们,买房子一定要在资金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挑选功能分区合理,公共空间较大的户型,此外,也要尽可能保证通风(南北通透)、采光,毕竟这也关乎到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
当然,单元的户数也很关键,较好的一梯一户设计,不仅有效的保证了业主的私密性,而且住户更少,避免交叉感染。再加上智能一卡通刷卡乘梯,无需按键,更不用目前通用的“牙签、卫生纸”等。
第四点:买错了物业
此次疫情大考,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和影响都非常大,但唯独彰显的是物业管理公司【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价值。
好的物业公司对物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对容易被忽视的地下车库进行消费防疫、每日对社区大堂、楼道、电梯轿厢、园区绿化带、儿童游乐设施,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喷洒消毒剂、门把手酒精消毒,并且还专门设置废弃口罩回收桶,对垃圾桶进行消毒,为外出归来的业主行李箱也会进行消毒。
在封闭时期,有物业实行了免费送菜上门的服务,有需要的业主只要联系管家购买,然后可以送菜上门。当然,好的管家服务不仅仅是买菜上门,也不仅仅是在疫情阶段才有这样的服务。应该可以预见,除了物业的基础服务,未来好的,真正的管家服务也是大势所趋。
因此,以前买房子考虑在地段、地铁、学区等,疫情后人们将会更加考虑以及所述的各因素,并在这些因素之间,做出更加理性、贴合实际居住需要且相对比较平衡的选择。
燕港-御灏府 改善型住宅标杆
容积率:2.57
建筑密度:15%
绿化率:45%,同时紧邻建设中的302亩市政公园
楼栋距:70—210米
两梯两户(一梯一户),部分三梯两户
户型设计南北通透、功能分区
被动式住宅防“疫”专门设计、排水污水专门设计
物业管理引进台湾经验丰富的管理物业人员和私人管家,全区智能化管理。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